西亳新讯 2009年第32期 第3版
(记者 黄伟伟 讯)日前,球速在线客服,球速(中国)人文学院“秦豫之约”暑期实践队11名队员结束了为期半月的偃师民俗文化的考察,留下了对我市民俗资源的发掘、继承和保护及民俗文化产业化的有益建议,踏上了归程。
近年来,民俗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就如何传承保护传统民俗文化,并发扬光大,有人提出要走民俗文化产业化道路。球速在线客服,球速(中国)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和行政管理专业的同学就是这种观点的坚定支持者。偃师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目前我国建都朝代最多的县级市,保留了比较多的传统民俗文化。他们选择了偃师,对高龙、大口、缑氏、首阳山等乡镇实地考察,寻求民俗文化保护和发展的对策。
7月15日至16日,实践队员与我市宣传文化单位就偃师民俗产业化发展的基本情况进行座谈。7月17日至19日,实践队员来到了高龙镇文化服务中心,详细了解了当地的传统民俗文化,如传统节日、村名由来、婚丧嫁娶、文物古迹、神话传说等,还探访了火神庙、大屯砖雕门楼、半个寨舞龙的历史渊源,翻阅了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料。在高龙镇大屯村,队员们考察了雕工精细的古门楼,记录了不少濒临失传的古风民俗。退休干部郭贵勤为他们详细讲述了始于宋朝的中岳庙的历史和修复情况。
7月20日至21日,实践队员登上了大口乡山张村的牛心山,了解了牛心山庙会。牛心山二月十四大庙会由来已久,因山顶观音庙中保留有牛心石而闻名。庙会上的各种民俗从古流传至今。队员们在调研中了解到,近年来,大口乡党委政府加大了对牛心山的开发力度。目前,牛心山景区一期工程的大殿及配套设施已完工,通往山顶的石阶正在修建中,对当地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7月22日至23日,伴着细雨,实践队员来到了世界文化名人玄奘的出生地缑氏镇陈河村,参观了玄奘故里和展厅,饶有兴致地记录了有关玄奘故里的历史传说及其开发建设情况。在唐恭陵,他们还考察了庄严、宏大、霸气尚存的帝王陵墓文化。他们参观了唐僧寺周围的万亩葡萄基地和泰山庙遗迹。他们认为,当地政府一年一度举办葡萄节,是将缑氏镇传统民俗文化与葡糖产业化的完美结合,有效促进了当地民俗的保护。近年来,当地政府积极落实国家宗教政策,泰山庙的保护与开发力度加大,每年正月盛况空前的泰山庙庙会有助于各种传统文化形式的传承和发扬。
7月24日,实践队员拜谒了首阳山镇鱼骨村的苏秦墓,考察了汉魏古城东城墙,体验了古城的悲壮苍凉,并参观了偃师商城博物馆。7月25日至26日,实践队员拜访了古都学会理事,偃师民俗志编辑师进通和青年作家李红军,师进通和李红军向实践队员们介绍了偃师的民风民俗,如岳滩为纪念治水英雄黄大王而举行的庙会等。
经过近半个月的调查,他们对偃师的民俗情况进行了整理和归类,他们认为,偃师在民俗文化开发保护方面有很多独特之处,如农业俗语、谚语、歇后语、偃师的丧礼习俗、月子习俗、结婚习俗等,农历六月六、十月一等节日习俗,以及二里头遗址、玄奘故里等文化遗存,都是独一无二的“文化瑰宝”,有待于进一步保护和开发。
实践队员建议:
偃师文化历史底蕴浓厚,许多民俗资源都很有价值,具有走民俗产业化道路的条件。偃师政府在民俗文化的发掘、开发、整理、保护上做了大量工作,每年的西毫文化艺术节对民俗文化是一个有力的宣传,弘扬玄奘文化、客家祖根地文化、古都文化、对偃师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偃师民俗资源众多,政府及相关部门应组织力量进行民俗文化资源的发掘、整理、保护和利用。如:再给广场、道路、建筑、企业等命名时,可加入富有偃师历史特色的名称,注重文化内涵与深度。政府部门可制作一系列宣传片,介绍偃师的人文历史地理、文物古迹、河洛大鼓等优秀传统文化,将民俗文化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使之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文化产业,促当地文化经济和谐发展。